赤水汤汤,高粱苍苍;今酬万物,粟满千仓……随着鼓手击鼓二十四响后专业杠杆炒股公司,归仓司仪登场,红缨子高粱又到了丰收归仓之时。
8月4日,由茅台酒股份公司主办的,以“丰收敬粮农,质量承千秋”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在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大坪高粱基地如期而至。
归仓仪式:穿越千年农耕,敬天、敬地、敬粮农
8月的贵州赤水河畔,连绵的高粱地披上了赤红的外衣,沉甸甸的红缨子高粱穗果实压弯了枝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上演。茅台与各方嘉宾、企业、农户齐聚一堂,以天地为幕,以丰收为歌,共同见证茅台人“敬天、敬地、敬粮农”的感恩文化,彰显茅台“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价值追求,致敬农耕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月4日17时,归仓仪式震撼开场。鼓手击鼓二十四响,寓意高粱生长与传统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十二面大鼓,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前方的三座大粮仓,寓意着粮食满仓。
“赤水汤汤,高粱苍苍。仰承天露,俯汲地浆。今酬万物,粟满千仓。天地厚德,酿造琼浆。”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归仓仪式随着司仪铿锵有力的诵词启动。不同的步骤有着不同的寓意,熏仓——驱秽纳吉;净心——赤水涤尘;三敬——顺天应人。一敬苍穹,雨露恩深!二敬沃土,厚德绵长!三敬先贤,匠心永存!
最后是归仓、封仓。现场,茅台的工作人员手动缓缓闭合仓顶,司仪同步向四周抛洒高粱,供鸟雀啄食,喻“与自然共享”。全体参敬人员在司仪的主持下行三鞠躬礼。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归仓仪式礼成。
仁怀高粱归仓仪式可追溯至北宋大观年间,发展至今已演变为系列庆祝丰收的民俗。随着红缨子高粱成为仁怀酱香酒的灵魂原料并广泛种植,归仓仪式也升华为了展现仁怀特色农业和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既是对粮农辛勤耕耘的敬意,也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
四大展区:“品质芯片”,解读一粒高粱承载的文明密码
归仓仪式的庄严诵词还萦绕在耳边,本次活动精心准备的“四大主题文化展区”又迎面而来。走进“红缨市集”,随即开启了一场穿越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的奇妙旅程。
“耕·赞丰歌”展区带来农耕技艺与书法文化的跨界融合,田间LIVE演出尽显丰收喜悦;“红·脉溯源”展区通过生长图谱与实景模型,呈现高粱从育种到收获的生命历程,辅以高粱美食集与丰收舞,营造鲜活丰收氛围;“匠·承玖章”展区聚焦茅台精神与社会责任,嘉宾可参与知识问答互动,感受“玖章”文化内涵;“共·合时蕴”则汇聚茅台旗下子公司品牌展示与非遗技艺,让游客在趣味中了解茅台的时代传承。
四大展区中最吸引人目光的莫过于被称为茅台“品质芯片”的红缨子高粱。
仁怀种植高粱、以高粱酿酒的习俗历史悠久。古代文献里高粱称“蜀黍”“秫”,《齐民要术》记载了它耐旱、耐贫瘠的特点,高粱含有丰富的淀粉,非常适合酿酒。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气候、土壤与水质,加上世代农人的精心耕种,红缨子高粱完美契合茅台酒酿造需求,其独特品质成为茅台酒的“品质芯片”,从源头确保茅台酒永不变味。
据了解,2021年开始,茅台提出打造“一证、一图、一地、一库、一网”,在品种选育、质量管控、产业融合等多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成为集科研、种植、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有机高粱种植示范基地。
为保障种源安全,茅台集团2022年启动“种子计划”,以红缨子公司为主体进军种业,构建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掌控高粱“品质芯片”核心技术。
来自茅台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始建于2001年,被誉为茅台酒“第一生产车间”,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
丰收晚会:体验丰收脉动,“种子芯片”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之根基,是民族复兴的底气所在。”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说,每一粒红高粱都是这片土地收获的希望,通过一粒种子联动各方,构建共赢生态,让红缨子生生不息。
在长岗镇茅坡村,参加活动的嘉宾共同体验本次活动的特色丰收餐,与粮农一起感受丰收的脉动。5条长桌依次在高粱田间地头摆开,宛如5条巨龙在田野和山村共舞,仿佛述说着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丰收喜悦。
当晚8:00,丰收晚会在《躬耕四时》《红粱狂想曲》中欢快开场。
晚会上,“红缨子519”第七代新品种正式发布。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等共同启动“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品种发布仪式。
“相较前几代品种,‘519’实现了三大革命性突破。”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其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厘米,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破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亩产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
作为茅台集团控股子公司,红缨子公司的业务可以用“专业突出、管理精益、特色明显、创新驱动”来概括。自2022年起,红缨子公司已累计承接和新建研发项目20项,硕果累累:成功获得“红缨子1619”“台糯9号”两项植物新品种权;目前正在为11个新品种申请保护,其中包含本次发布的“红缨子519”第七代新品种;同时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红缨子公司坚持科技助农、产业兴农,致力于激活“种子芯片”的巨大能量,不仅为茅台酒的卓越品质筑牢根基,更积极为贵州山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坚实的科技力量。
一粒红缨子,酿出茅台万千风味,更酿就了万家幸福。
“茅台根在农业、生产在工业、销售在服务业,但始终坚持反哺农业。”张德芹的话道出初心:茅台生长在大山,注定有“山”一样的担当和责任。
这份担当,体现在茅台为粮农构建的保障网中:订单种植打消销售顾虑,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降低成本,定价收购确保收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兜底自然灾害损失。自2002年起,茅台高粱收购价从2元/公斤稳步提升至11.2元/公斤,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粮农们讲述起红缨子为他们带来的改变,言谈中既有自豪,也满含对茅台的感激。
喜头镇的王满2022年成立合作社,四年间将承包地从185亩扩至610多亩,带动30多位同村姐妹致富,基地年用工3600多人,仅工资就发放72万元,带领着姐妹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
长岗镇的母应国2003年将15亩地全种上红高粱,首年5000斤高粱换得7000元,这份收入支撑起三个孩子的大学梦,2022年更助他建起三层新居。
……
此次活动上,王满获颁2025年度“红缨之星”,徐付生、冯弟进、母应国、王宗龙等16人获“匠心粱农”荣誉,他们的故事,是红缨子高粱滋养山乡的生动注脚。
8月的仁怀,这场以丰收季为舞台、以千年归仓礼为序曲、以科技创新为亮点的盛会专业杠杆炒股公司,不仅仅展示茅台“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茅台人以一粒高粱“芯片”为新起点,以科技兴农推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